人非看破不能閒

December 7, 2021

禪宗有時說心是指心之相,有時指心之用,有時指心之體,有時候指真心,有時候指有妄念的心,「心無厭足」的心就是妄心。心無所不含、無所不遍,若能安住不起緣境妄念,心就真實達到滿足安定。緣境的念起,心就無法安住在空的本性,本性一迷,則長驅六道,只要有二元的觀念,有往外求的觀念,心永遠都不會滿足。

求是煩惱的基礎,古人講「事若求全無可樂」,若每件事情要求到最圓滿,人生就沒有什麼值得快樂了;「人非看破不能閒」,看不清真理,則必妄想、馳求不歇,心沒有片刻的清靜安寧,始終很忙碌。唯有看得破、放得下才能閑,清風明月在心中,功德法財也在心中,離開心,一切都不存在。知道一切不離心,心外求法的馳求念頭就會慢慢歇息。

心含攝一切法,一切現象是心的全體大用,是不能分割的心之用,當下所現的一切現象,都是心所生的相應果報,是全部的自己。要改變現象要從心起不同的作用,才能從因地改變,就像農夫種出酸苦的橘子,不是從橘子去求想要的蘋果,而是必須重新種植蘋果種子,並且努力耕耘照顧,將來才可能收成想要的蘋果。先練習接受自己的果報而安住,再來認清因果的道理,從因地努力,讓想要的結果呈現。

人生不是求得便得,而是要能得而得。以前有個禪師寫道:「千峯頂上一間屋,老僧半間雲半間,昨夜雲隨風雨去,到頭不似老僧閒。」為什麼有這樣的境界?就是心安住了。住在高山上,眠於岩間,吃青菜蘿蔔、喝泉水,但是身心很自在。我們有電視看、音樂聽,睡很軟的床舖,吃山珍海味,但是心還是不能滿足,羨慕別人有錢、身體健康,羨慕東、羨慕西,心就定不下來。

古人講「有求皆苦」,凡夫眾生的求,是錯誤的從果求果。佛告訴我們不要錯用心而求,就是不認識心為何,不了解生命的因由而妄求。佛菩薩求要廣度眾生,這種求是一種願,是基於了解生命,基於人與人生命之間不能分割的真正關係而求,是努力求達到關係圓滿。心包含太虛,一切法於心緣起,山河大地、雲飄水流,都是來來去去,來去之間,心還是很自在。心若不能自安,普天下就沒有其他東西能夠安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