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六祖惠能大師得到衣缽後,在獵人隊裡面待了十五年。等修行已經成熟了,他就離開獵人隊準備現出家相度眾。印宗法師為他剃度,並且找很多大德為他授戒。印宗法師問六祖惠能大師:「黃梅付囑,如何指授?」六祖就講:「指授即無,唯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。」怎麼教導不是重點,五祖弘忍大師只有講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。
當時的神秀大師在五祖座下,是代替五祖大師講經開示的首座,學問、道德、禪定、戒律種種都非常好,為什麼五祖沒有把衣缽傳給他?惟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。五祖傳法給六祖時講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也就是「修行不發菩提心,猶如耕田不下種」的意思,也和《楞嚴經》的「初心不能入,云何獲圓通」;「無生滅性為因地心,然後圓成果地修證」,都是一貫的道理,這是佛法的精神,也是大乘的精神。
學佛不要去分淨土宗、天臺宗、華嚴宗、律宗、唯識宗…,一般人分不清楚。所有宗派的祖師講的道理都是要有根據的,道理是要一致的,否則就是外道。不同祖師的修行差別還是很大的,有的祖師是真正有修證的,有的是後代人講的。不是每個宗派被稱為很有修行的人都是祖師,要成為祖師,不僅講的要符合經的意思、佛的意思,還要真正修證到才可以。可以看看天臺宗的慧思大師、慧文大師、智者大師,華嚴宗的初祖、二祖、三祖、四祖,他們的知見基本上和禪宗祖師講的是一樣的。大乘宗派不是只有禪宗,但所有宗派一定是先悟後修。像天臺宗的一心三觀、湛然大師著的《始終心要》,華嚴宗的十玄門,沒有開悟的人是不會懂的。禪宗三祖的《信心銘》或是洞山禪師的《寶鏡三昧歌》,沒有開悟的人也不會懂。
大眾現在修行的大方向就是趕快收拾自己的手腳,把心外求法的習氣統統破掉,讓自己不生不滅的本性現前。不生不滅的本性是止輪迴生死的因,如果沒有入到不生滅的本性,不管修什麼宗派、修行多久,都還是在生滅、輪迴當中。經典講的道理是沒有人能夠違背,如果你說自己是照《彌陀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修,那一定跟按照《圓覺經》修是沒有兩樣的,會不一樣是因為你不了解經典真正的意思
修行是一種實踐的功夫,不要自己在自己的妄想裡面,念念佛、參參禪、持持咒、誦誦經、拜拜佛…,覺得這樣是修行。如果你還沒有「我要悟道,不悟不行」的道心,就要趕快懺悔、趕快用功。本心本性就是佛的心,眾生皆有本性。悟道就是破執著,明瞭自己的本心本性,開顯出自己的本心本性。如果不是真正想開悟,每天誦一點經、打一點坐、拜一點佛就覺得自己有修行,真的是盲修瞎練,這樣輪迴就很多。
向下文長,復再來日。
~ 毗盧 妙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