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知上山路,須問過來人- 3

September 20, 2023

北傳佛教的核心在於破我執、破法執,破理障、破事障,破一念無明、破無始無明。禪宗講破初關、破重關、破牢關,破牢關就是破無始無明的意思。所以禪宗是以參禪起疑情破無始無明,呈現出佛性的本質,從這邊起修,去圓滿、去證。至於其他大乘宗派,唯識、天臺、華嚴、淨土等,也不能離開破無始無明而證佛性。例如淨土宗從持名念佛、觀像念佛、觀想念佛到實相念佛,實相念佛就是破無始無明,本心的空覺現前,隨時念著空覺,安住在空覺當中。以心所起的清淨念念本性,心的本性就是佛,就是實相念佛。禪宗悟道後隨時行住坐臥不離空覺,也 就是念佛。所以淨土的念佛是念自性佛,回到清淨本性才是念佛的究竟意義。

持名念佛、觀像念佛、觀想念佛是為了達到實相念佛的方便,就像禪宗參話頭、迴光返照也是為了破無始無明的方便。用方便是為了達到目的,方便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,所以不能講「我用的迴光返照有多厲害」或是「我念佛有多厲害」。大乘佛法必然是三界唯心,必然要破無始無明、呈現出佛性。不以破無始無明、呈現出佛性為修行的,就是外道。要很清楚這個觀念。

經典講:「未曾有一法,從懶惰懈怠中得。」修行要刻苦精進,要對治自己的習氣、煩惱,除事障、理障。事障就是煩惱障,理障就是所知障,這個大方向了解了,就不會入外道、入附佛外道,用功才有一個正確的路,否則自己在修外道,還自以為在修佛法、弘揚佛法。為什麼現在佛法稱為末法?附佛外道太多了,在佛法的範圍卻不修行佛法的正確知見。不只是居士不清楚,連法師也不清楚,這是一個嚴重的事情。

如果你真正了解北傳佛教為什麼稱為大乘佛法,就不會入附佛外道。心就是佛性,當這個心打開的時候就含遍虛空。依含遍虛空所有心的存在而起修,而慢慢圓滿,所以是大。大是大在心量廣大,沒有邊際。如果學淨土還求往生外面的淨土,就是附佛外道。心是什麼,境界就是什麼。心有什麼,外面才有什麼,是相應,因緣和合。經云:「諸佛從心得解脫。」既然佛都從心得解脫,要跟佛學,當然也要從心得解脫;「心者清淨名無垢」,本心是清淨、沒有垢染。解脫就是從自己心當中生出來的無明、妄想、習氣當中得到解脫,想開悟、成道證果,都必須從自己的習氣執著下手,把心當中的習氣執著看破、放下而得解脫。

接著佛開示:「善男子,一切眾生皆證圓覺。逢善知識,依彼所作因地法行,爾時修習,便有頓漸。」修行需要依善知識,好比你想知道上山的路怎麼走,知道有人從山頂上下來,你就要請教他。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,所以一切眾生都可以證到圓覺。但是必須依照善知識所教導的去修行,這樣就有頓悟和漸修的方法。「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,根無大小,皆成佛果。」這段話的重點就是知見要正。知見正了,認真用功的就快點成就,沒那麼認真用功的就慢點成就。好比地圖是正確的,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可能快、可能慢。但是如果地圖錯了,快的就是快錯,慢的就是慢錯。

知見是修行的第一個步驟,你必須知道:為什麼要修行?為什麼這樣修?這樣修可不可以成道?什麼人這樣修成道了?一般人是分不清楚什麼是附佛外道的。如果現在是正法時期,就應該到處有聖人。但是事實不是如此,現在到處都是邪知邪見,到處是外道、附佛外道。大部分的佛法知見是偏差的,一盲引眾盲,相牽入火坑。哪裡來的正法?

佛接著講:「若諸眾生雖求善友,遇邪見者,未得正悟,是則名為外道種性,邪師過謬,非眾生咎,是名眾生五性差別。」修行人雖然想修行,但是遇到邪見的人,無法得到正悟,就名為外道種性,是邪師的過錯,不是眾生的過錯。如果碰到附佛外道的邪師,不是依修證為主,知見是偏差的,你跟著他修,修久了就中毒。修行是嚴肅的事情。如果很認真修行,但是知見偏差,修錯了,今生錯、來生錯、來來生錯,不曉得何時能解脫,這樣不是很冤枉嗎?《楞嚴經》講:「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,生死相續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,性淨明體,用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流轉。」所有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生死、生死……,相續不斷,這是由於不知道常住真心。這是北傳佛教的立場。常住真心就是佛性,性淨明體就是本性本空。凡夫眾生的清淨本心、佛性被無始無明包覆住,清淨心就變成妄想心。用這樣的妄心去起作用,就會攀緣、心外求法,所以有輪轉、輪迴。

向下文長,復再來日。

~ 毗盧 妙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