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頭是岸

花枝長短三月春  石上有泉流出冷 曦光常照落日紅  陰陽天地有主人 禪宗的用功先要開悟,找到自己的本心,破除執著,顯現心的功能、性德。心像一面鏡子,普通人的心是一面有很多灰塵的鏡子,開悟就像鏡子上面的一些灰塵剝落了,顯現鏡子本來的光。所以開悟不是往外求,而是往內觀、往內照、往內化。 找到自己的心,從心起作用,才能真正解決生活中因為二元衝突引起的矛盾、痛苦和問題,才能創造圓滿的生命。沒有清楚的認識,沒有持續的努力,沒有真實的體證,就無法真實相信,所謂的修行只是東看西看、東學西學,到頭來仍然以為生命中面臨的問題是別人所造。 你的人生有困境、有煩惱,這些是你的心作用出來的問題,沒有第二個人可以、或是應該要為你負責。真正佛法的教義是什麼?佛不是來救人的,而是告訴人要自己救自己。人的心跟佛的心一樣,可以造作、可以起作用,佛告訴人怎麼造、怎麼起才對,佛不是給人造作的能力,也不是幫忙化掉人自造的問題。 佛法告訴每個人,既然你有本具的心、本具的佛性,你本來就具足生命的源頭,要為自己的生命現象負一切責任,也要自己處理一切的生命現象。沒有人可以幫你起念,沒有人可以幫你造出關係,心是你的,命是你的,作用是你的,除了自己努力、自己求解脫,沒有其他路走了。 修行要回到哪裡不能模糊不清,不是回到東方或西方,哪一方都是作用現象。人只能回到生命的源頭,回到真正的家。心起出一個煩惱念的時候,一般人會覺得「我在煩惱」,就是把心這個造物主等同煩惱的念。煩惱的念是被造出來的現象,沒有道理把造物主跟造物主所造的現象畫等號。 現象在哪裡、能量在哪裡,心的作用就在那裡,心的含攝就到那裡,所以心不等於現在的身體,不等於現在的觀念,不等於現在的情緒。現在的觀念、情緒、身體、關係、環境,只是心當下所生所造。當執著心所生的當下作用為自己,執著我是某某人,就離不開這個某某人所相應的病、人格、關係,人就卡在這裡。 把造物主等同於被造出來的這個人的現象、個性、關係,讓自己的心繼續造出關於這個人的身分、疾病和關係,依著這個習氣的方向去發展,生命的自由度就非常有限。你不只是你自認為的某某人,這個人是你造的。你的情緒、念頭不是源頭的你,這些是你的心所生所造的短暫作用。如果知道真正的你是自己的心,知道心是造物主,知道心可以造出無限,就知道什麼是解脫的路,馬上從你自認為的身分解脫。 所有的現象、作用必須回到頭,沒有回到頭就無法當下解脫,無法統一、圓滿。學禪的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本心,否則是修生滅法。打禪七時可以坐很久、坐很好,出禪堂幾個星期後,漸漸就坐不久,外面的塵勞又層層落到心上。有人出家用功,但是人無法帶著出家的身分到下一輩子,因為人會死、會變,這些是生滅法。 人能夠帶的是觀念、想法,釋迦牟尼佛或是歷代祖師真正化成舍利的不是身體,真正能夠帶走的也不是身體,而是悟道的正確知見,就是心的知見。生命源頭的知見是從悟道開始而證得,到修證成就而恆常顯現,這才是真正永生的金剛舍利,而不是會壞的身體。找到生命的源頭,一切現象就有下落,找到最高的知見,一切相隨心轉,並且當下解脫。 每個人都有看法,人的看法通常不是正知見,正知見一定不離開心生一切法,一定將現象扣緊生命的源頭。正知見就是關於心是什麼、怎麼回到心、心的功能性德是什麼、心怎麼呈現現象。圍繞心而講的觀念才稱為正知見,就像聖經必然圍繞上帝而講。所以圍繞生命的源頭而講的道理才是正知見,其他的觀念是一種助緣點綴,不能真正幫助人。 心是生命的源頭,心如何起作用、如何含攝一切,心有菩提覺性、涅槃空性,了解這些道理、證到這些道理、實踐這些道理,就是正知見,就是真正的行持。 生命的源頭造作並且呈現現象的軌則是普世的,沒有人能夠離開。聖人不是造軌則的人,而是找到生命的源頭,並且完全依照生命源頭的本來性質、功能和軌則,去創造、去起作用的人。 突破生命中的障礙要有道心、要有力量,一定要找到生命的頭,沒有找到生命的頭就是沒有回到家,如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,到處搬來搬去。即使有諸多的富貴,不認識到生命的源頭,一樣是在人生變化的洪流中起伏。 不安住的生命像是出差旅遊,縱使住再好的旅館都是短暫的。心本來的性質就是空覺明,就是菩提涅槃,心是真正的主人,主人永遠知道自己的家,安住著不會離開。心永遠都在家,但是你要體證它、呈現它,否則就是有家不知歸,或者說是有家歸不得。 無法認識到本心,只認識心生出來的作用,生命就如同朝露春草,無根的景象一季一季不同,就是修生滅法。若能夠諦觀心念的起處,找到起作用的頭,認識到本心、呈現出本心,就是修不生滅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