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初淡焰浮光奔 南風徐徐懶青春
一夜綻來四鄰芳 明朝掃起落花魂
修行是要開啟本心的智慧和功德的寶藏,要證真常菩提、涅槃本性,自利利他,最後圓滿生命,成就佛道。目標很清楚,再談什麼樣的知見能帶人到達目標,接著還要行持,就是選一個方法老實地實踐。
正知見的核心觀念是佛法講的心性、緣起、事理、因果、無常,宇宙人生的運作原則不離開這些根本道理。很多人講我學密、我學禪、我學淨土,這樣的說法不是根本。淨土、禪宗或密教,是要到達目的地的一種鍛鍊方式。若沒有達到目的,學什麼宗派就沒有太多意義。
有一次我去一個團體開示,有人問到,人做很多善事會到天堂,做很多惡事會到人間或是其他惡道,這樣來來回回,怎樣才能解決輪迴的問題?從哪裡來,就要回到那裡,沒有回到生命的來處就是輪迴。如果你從上帝來,回到上帝的地方就沒有輪迴;如果你從心來,回到心就沒有輪迴,這是最直接的論點。
參禪的重點是找到並且安住在生命的源頭,佛教講的成佛,就是回到生命源頭而體現本性的意思。一切現象是心所生,能夠回到心就成佛,自己的心就是上帝。不管信哪一種宗教,都要回到造物主。沒有回到造物主的這個頭,就是迷失,就有流轉,輪迴苦就隨之而來。
修行是讓心清淨,讓造物主能夠掌握其所造的生命狀態。不知道心中的上帝正在起的作用為何,就是迷失,就是上帝在糊塗地造祂的子民。就像上帝不能作不了主,心也不可以作不了主。如果心作不了主,攀緣自己心起的作用,從一個作用攀緣到另一個作用,好像猴子從一根藤攀爬到另一根藤。從過去生攀緣到今生,今生又攀緣到來生。沒有回到源頭,徘徊在心生出的作用,不管升到天上或在人間都是輪迴。
要解決輪迴苦,一定要找到造物主,安住在這個造物主,跟這個造物主生活在一起。不清楚這個大原則,會落在龐雜的教理架構裡,執著所信的宗教而各說各話。修行必須知道本末究竟,要知道自己的修行是不是在淨化心中的煩惱,是不是要找到自己的心,還是落在虛妄的成道證果、生死自在,落在飄渺的神通妙用。
宇宙人生有個主宰,這個主宰造成風災、水災、苦難、折磨、煩惱。因為人活在這樣的環境裡,所以東西方的古聖先賢都想找到這些痛苦煩惱的原因,想要解決問題,而創立並實踐一個宗教。所有宗教是要解決人的生死問題,都談到生命的源頭,這是大的格局。
佛教也不離開找到生命源頭,看清楚這一點就不會弄錯佛教的本意,能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工具,達成使用工具所要達到的目的。例如靜坐是要讓念頭清楚,練習不隨習氣境界轉。不清楚自己所生的念頭,持續不知不覺地生念,這樣的生命不但迷惑,更會產生無窮盡的苦。
生命現象是自己的心生出來的,自己卻不知道,就像上帝戴了眼罩,不清楚祂造了什麼,造洪水不知道洪水,造高山不知道高山,造煩惱執著不知道煩惱執著。沒有契悟本心,造物主就是盲目,被自己矇騙了。心不清楚就是佛法講的無明,它不曉得自己在造什麼,不能自覺就無法收回所造的東西。如果上帝不知道祂造出誰,祂的子民就要流浪,無法回到上帝這裡。
當破掉心的無明、執著,清楚顯現心的本性,這一剎那知道,哦,原來一切是我造的,自己要收拾,再來消業、轉業,轉化提升生命。因此佛法講覺悟,佛法是覺悟之道,不是迷信之道,要把心打開,讓心明亮,讓心醒過來,要自覺自己在造什麼。
在心造出的現象中找一個比較好的地方住是沒有用的,天上就是比較好的環境,但是就算住在天上還是會輪迴變化,所以升到天上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凡事有它的本末究竟,先把觀念弄清楚才好修行。修一個法門要很清楚它是根據什麼理論,理論講得通,做法能配合理論,才可以成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