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念即無生死 – 4

May 20, 2023

 

先悟後修乃禪門正修。如楞嚴經云:「理則頓悟,乘悟併銷;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。」昔仰山初參溈山。溈問︰「汝是有主沙彌,無主沙彌﹖」師曰︰「有主。」曰︰「主在什麼處﹖」師從西過東立,溈異之。師問︰「如何是真佛住處﹖」溈曰︰「以思無思之妙,反思靈焰之無窮,思盡還原性相常住,事理不二,真佛如如。」師於言下頓悟。自此執侍,前後盤桓十五載。

大眾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薰修,再來看這個公案就更有一番味道。先悟後修乃禪門正修,「悟後方起修」是禪宗的基本知見,悟道才知道路頭在哪裡。所有宗派都講:「修行就是修心。」但是沒有悟到這個心,不知道心在哪裡,怎麼修心?好比一個瞎子拿著榔頭、鑿子亂雕,眼睛都看不清楚是什麼,能雕什麼?所以沒有悟,修行無法入解脫門。

眾生有本具的佛性、心性,學人找不到自己的本性要覺得丟臉。是自己本具的東西,你都找不到,還想做什麼?你每天在看、在聽、在吃、在睡、在走路,都是在用它,你沒有一刻離開它。你靠它的性德起那麼多作用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如是。你不認識它,就像你接受人家的幫助那麼久,你都不認識這個人,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?所以不能小看這件事。但是也不必自屈,不要覺得找到自己的本性難或是不難。東西已經在你家裡,難不難是看你下的工夫。

溈山上堂次,時有僧問:「頓悟之人更有修否?」師曰:「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時,修與不修是兩頭語。如今初心雖從緣得,一念頓悟自理,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,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,即是修也。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。從聞入理,聞理深妙。心自圓明,不居惑地。縱有百千妙義,抑揚當時,此乃得坐披衣、自解作活計始得。以要言之,則實際理地,不受一塵。萬行門中,不捨一法。若也單刀直入,則凡聖情盡,體露真常,理事不二,即如如佛。」

「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時。」如果真正悟到本來,自己會知道。「修與不修是兩頭語,」這個時候就修而無修。「如今初心雖從緣得,一念頓悟自理,」你相應了,悟道了,但是「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,」不是剎那之間就能夠除掉。「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,」簡單講就是令本心清淨無念。做到無念了,就可以逐漸淨除現業流識。

你只要迴光返照,照到無念,不管發生什麼事,都沒有念頭,不會攀緣,就淨除現業流識了。這不是很直接嗎?做不到無念,要淨除現業流識就是空話。開悟以後要做到無念,沒有開悟也要努力做到無念。無念有深淺,開悟以後是本心清淨體上的無念,開悟以前的無念是本心作用上的無念,但不管是哪一種無念,都是修行人必然要做的,否則無法淨除現業流識。

「淨除現業流識,即是修也。」能夠迴光返照、返聞自性,照到話頭、無念,從這邊開始入門。能夠破執、悟道、空覺現前,就真的無念了。「不可別有法,教渠修行趣向,」除了無念、淨除現業流識,沒有別的修法。這裡不是說誦經、拜佛、持戒、懺悔、發願都不用修了,而是做的時候不離開無念、空覺,修而無修。如果只是誦經、拜佛、持戒、懺悔、發願,卻沒有空覺,就是別修、亂修、不入心的修,你不會因為做這些加行而能讓空覺成熟。只有安住在空覺,空覺才會成熟。所以修行非入空覺不可。

又如憨山大師講先悟後修知見,其夢遊集:「問:即心即佛、不外馳求之理,信得及、見得徹了,為便隨緣消業、不造新殃,任運騰騰,以待夫識乾自得耶?為當更起疑情,窮參力究,以求妙悟耶?答:信得即心即佛及,只是空信,須要行證。若無行證,徒信無益。豈有但以信字便為了徹耶?古人云:先悟後修,是則悟後正好修行。古德云:學人但得一念頓契自心,是為妙悟。尚有八識田中無量劫來惡習種子,名為現業流識。既悟之後,即將悟得道理,二六時中,密密綿綿,淨除現業流識,名之為修。不是捨此悟外更有修也。淨除現業乃為隨緣消舊業,全仗悟之之功,乃能有力淨除惡習。若但空信,將何以消惡習乎。所云疑情參究等,正是淨除現業工夫。若未悟時,須究業習流識起處。經云:靜坐山林,觀自心流注等。若已悟後,則惡習起處,一照便消,自然如紅爐片雪耳。悟後消業,與未悟時工夫,日劫相倍,不可同日語也。」

溈山大師是唐朝人,憨山大師是明朝人,都講一樣的道理。憨山大師的《夢遊集》講:「僧問:即心即佛、不外馳求之理,信得及、見得徹了,為便隨緣消業、不造新殃,任運騰騰,以待夫識乾自得耶?為當更起疑情,窮參力究,以求妙悟耶?」有人問憨山大師,即心即佛,心不往外面馳求,我信這個道理,我也見這個道理很真切,但是沒有真正開悟。我是不是可以隨緣消業、不造新殃,任運騰騰,等待意識心、攀緣心乾涸了?或是要更起疑情,窮參力究? 

憨山大師回答:信得即心即佛,只是空信,須要行證。就像你說你信「見境知心、罪己求責、轉念破執」,如果你做不到,就只是空信。除了信,必須有行證。若無行證,徒信無益。豈有但以信字便為了徹耶?怎麼可能只有信就可以呢?凡夫的信只是偶爾想起的一個念頭,不是行為的基礎。古人云:先悟後修,是則悟後正好修行。古德云:學人但得一念頓契自心,就是一念相應,開悟了,是為妙悟。尚有八識田中無量劫來惡習種子,名為現業流識。

惡習就是惡業種子現行,種子就是惡習的縮影。念頭在哪裡,種子就在哪裡。習慣在哪裡,種子就在哪裡。所以你怎麼看、怎麼認為、怎麼定義、怎麼想,就是種子的作用。虛空性當中本來一念不生、一相不生,你忽然間有這個方向的想法,就是種子現行了,就是習氣的力量現行了。種子就是藏在心裡面的習力。你做過一個事情,這個經驗就濃縮在一個種子裡面,因緣和合,它就有的現形力量。一個種子小小的,你看不出它有什麼。但是把它種在土裡面,長出來就是枝幹茂盛、花果滿樹的樣子,所以種子本身就有讓它長出那個相應樣子的力量。

尚有八識田中無量劫來惡習種子,名為現業流識。種子依你的心起作用,就變成現業。你依心再起緣境的作用想法,就是流識。流識就是不自覺起的攀緣境界的念頭、作不了主的念頭,好像東西亂跑,完全不在控制範圍。這個當下你這麼想,但你不知道它從哪裡來,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起的,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起,這就是流識。祖師用的字都有意義。

向下文長,復再來日。

~ 毗盧 妙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