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悟之後,即將悟得道理,二六時中,密密綿綿,淨除現業流識,名之為修。就是當下心作用時所呈現的因緣果報,要消掉它、空掉它,就是要銷歸自性,不再起第二念。隨緣消舊業,更莫造新殃。心作用的當下,只要不執著,自然就會空掉,無須再起一念去空掉它。
不是捨此悟外更有修也。淨除現業乃為隨緣消舊業,全仗悟之之功,乃能有力淨除惡習。淨除現業流識「全仗悟之之功」,那麼悟的工夫顯現在哪裡?空覺。心起作用,過去跟人結緣的因果緣起會出現。如果這時候心有空覺,現業就會消掉、歸空。當內心的種子顯現出來,變成當下的果報,因為清淨心有空,作用就銷歸自性,這就是淨除現業。心對於當下的森羅萬象,不再起一個念去攀緣它、定義它、執著它,完全歸空,完全是覺,流識就沒有了,識就變成覺,就淨除流識。所以依於空覺,對於當下心生出來的因緣果報不再起第二念,就是淨除現業流識,這是悟後的工夫。
沒有真正開悟,無法淨除現業流識。不但消化不了過去造的業,還會繼續起念頭,造未來的業。大眾現在是人,如果依於人的身分碰到逆境,無法消掉人這個身分的現業,還依於人的身分起念頭、攀緣造業,就種新的種子生於六道之中。如果心有空覺,心當下生出人的這個色身,這個過去的業可以消掉、歸空,而且不再造新的六道業。
所云疑情參究等,正是淨除現業工夫。這句話很重要。你做迴光返照的工夫、參究的工夫、收斂的工夫,直下往身體後面看去。你能迴光返照,能參到話頭、無念,把習氣收回來,不再對當下現象定義、攀緣,對當下的業境不關心了,業就脫鈎了,當下這個果報就變清淨,這樣才能淨除惡習。因為心一收斂,就把心的執著習氣作用收回去,就不會對當下的現業有什麼執著想法。
若未悟時,須究業習流識起處。業從哪裡來?從心生出來。習氣從哪裡來?從心生出來。流識從哪裡來?從心生出來。所以只要迴光返照,現業流識統統收回去了。要落實這個知見就這麼做,否則它只是一個你聽過的道理。淨除就是要空掉,沒有想法、沒有定義。如果緣境的作用不收回來,心的無明習氣會不斷朝習慣的方向生出你的生命狀態,你就不自覺地繼續有這個方向的事。心不斷起作用,生命就不斷延續,生生不息。這個生生不息就是輪迴不息,都是從心生出來的緣境作用所致。
“心是能生的源頭,要把這個能生的執著習氣力收回來,到達無念本心,才能慢慢練習隨緣消舊業。如果沒有開悟,怎麼做呢?沒有開悟的人須究業習流識起處。這是憨山大師講的,那用什麼方法能夠在業習流識起處參?迴光返照。只要有道心、生死心切,真正參到無念的話頭了,無邊虛空,就有類似空覺的感覺,就在這個地方起疑參究。迴光返照時,照不到無念、照不到話頭,工夫就落空,只是「聽了很有感覺」,沒有真實的作用。
經云:靜坐山林,觀自心流注等。若已悟後,則惡習起處,一照便消。悟道的人「一照便消」,什麼意思?當有念頭了,馬上回到空覺。因為悟道的人有空覺的體驗,當他一念打失的時候,就會知道這個不是空覺,就能馬上覺察、回到空覺。但是如果悟得不夠深,還是回不到空覺。
雖然悟道,還有無始劫來的習氣,還是會攀緣、定義,所以要將攀緣心迴過來,才有空覺。迴過來有空覺了,就安住空覺,這就是保任。如果沒有迴的這個力,就無法轉識成智,無法轉回來。所以要不斷迴光,不斷轉識成智,尤其悟道的人要隨時迴,一迴就是空覺,一照便消,自然如紅爐片雪耳,就像雪片掉到燒紅的爐子裡面,一下就不見了。悟後消業,與未悟時工夫,日劫相倍,不可同日語也。所以開悟了,修行才會快。祖師可以在一生當中成就,就是因為早悟早入門。修行非悟不可,禪宗門下悟道了才算入門。
六祖得法後帶著衣缽往南走,惠明祖師就追來。追到之後,六祖把衣缽放在岩石上,惠明拿不動,才講說:「我為法來,不為衣來。」六祖就為惠明開示。能云:汝既為法而來,可屏息諸緣,勿生一念。吾為汝說。良久,謂明曰: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這一段話就是迴光返照要做到的。怎麼屏息諸緣?迴光返照,把眼睛往外面看的力量作用迴轉過來看身體後面,就這麼一個動作,不要有身體、眼睛,不要想、不要分析。直接迴轉過來,自然就會收。這樣就能做到屏息諸緣、勿生一念。
此法的第一個階段是迴光返照;第二階段是無念處參究,在無念的話頭處起疑、參;第三階段就是破執見性;第四個階段就是開悟以後默照任持、保任涵養;第五階段是露地白牛,開悟以後保任,直至本心成熟了、成就了。露地白牛就是你不必管它,它隨時都跟著你。白天晚上、二六時 中行住坐臥,心都是清淨、空覺。修行的成就就是心的成就,本心空覺的成就。這是參禪解脫的最後階段,能到達這裡,就有果位了。本心的空覺成熟,果位就成熟。在這之前是用默照的工夫成熟空覺,默照的工夫是用在開悟以後的階段,用在任持自性的空覺。
為什麼講默照禪的工夫需要綿密?因為它用在動靜閒忙、二六時中念念都清淨,都保持空覺。悟道以後的工夫就是要念念空覺、時時空覺、處處空覺,這就是綿密的默照工夫。此時的迴光返照是隨時默照,默而照,照而默。悟道後由於還是有習氣,還是要有迴光返照的力量,一迴就是默照,把累劫的習氣一步一步收掉。所以迴光返照的工夫做得深、做得久,定力、神通、福報、清淨就更深廣。
不要小看迴的這個力量。同樣是開悟後做默照的工夫,如果迴的力量強,默照的範圍就更深更廣,空覺就更深更廣。迴就是收斂習氣,收斂習氣後,心就容易安住。現代人雖然知道要安住空覺,但是不像古代祖師心性那麼單純、定力工夫深,因此安住無法深廣,就要加強迴光的力量。所以開悟前要迴光返照,開悟後還是要迴光返照。迴光返照做圓滿了,安住空覺的力量會深廣,能久住本心。
向下文長,復再來日。
~ 毗盧 妙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