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知上山路,須問過來人。
邪師總是謬,紛紛岔路頭。
菩薩大悲心,示導無明休。
用功是針對問題去修正。南傳佛法講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,以苦為入手處。會苦,是因為有「我」。「我」是苦的根源,所以說「有我罪即生」。把我執破掉、斷掉,苦的根源就沒有了,分段生死就了,所以南傳是以「無我」為核心去修行。北傳大乘佛教講「三界唯心,萬法為識」,主張眾生皆有佛性,是以如來藏心為核心。心生一切法,心外沒有法、沒有境界。不管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天人、佛、菩薩、淨土,沒有心,這些無法成立。本具的清淨心迷了,就輪轉六道,就有分段生死、變異生死。這個心悟了,無始無明破了,就是修行的入手處。所以大乘佛法是以破無始無明, 破我執、斷我執、斷法執為根本,法執等於是無始無明。
離開心法,一切法無法建立。我們講:現在「附佛外道」很多。外道就是知見不夠究竟,以為自己證的是究竟槃,但其實不是。附佛外道就是依附佛法,講的好像是佛法,其實是講他自己的東西,知見偏差,無法讓人證到佛教導的菩提涅槃。第一種附佛外道是以居士為主而成立一個宗派,講的是佛經、佛法的道理,教的是咒語,卻是引導眾生走到錯誤的知見,去達到他要的目的,無法引導眾生解脫、了生死。在臺灣、大陸乃至於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外道,像一貫道、法輪功等,就是這種附佛外道。
第二種附佛外道是以法師為主、以僧團為主的附佛外道,他們也出家、受戒、持戒、講經,也教種種佛法道理,但是沒有依照佛所教的去解脫、了生死,跟他修行的人也無法解脫、了生死。一般人比較能夠分辨居士團體的附佛外道,這種外道通常是為了名利而依附佛法來造出自己的一套。而出家團體的外道則是知見不正但不自覺,以為自己在度眾、在宣揚正法,卻不知道自己的知見是錯的。這種附佛外道一般人分辨不出來,連居士甚至是法師都分辨不出來。講的是佛經、佛語,住的是寺廟,也出家、受戒、持戒,也做善法,講慈悲、講菩薩道,但是知見偏差、心外求法,所以依照他們的方式修行是無法解脫、了生死。
第三種附佛外道是不屬於任何團體,自以為是佛教徒,自以為在修行,但是修行知見偏差。不管出家或在家,如果心外求法,不能見境知心、罪己求責,縱使吃素、誦經、讀經、講經、持咒、打坐、拜佛,做種種加行,還是附佛外道。
我們一般講外道是指印度教、耆那教、西方宗教等等,因為這些宗教證的不是究竟涅槃。釋迦牟尼佛剛開始也是跟著外道修行,他證到所有外道講的最高涅槃境界,但是他覺得這些不夠究竟,是在真正的道之外取涅槃,所以稱為外道。很多外道修行很認真刻苦,不是為名利,但是取涅槃的地方不對。例如有外道講,修行要梵我合一,就是小我要跟大我的梵天合一,合一之後就安住在大我當中取涅槃,認為這裡是聖境。就大乘佛法來講,小我跟大我合在一起,大我也要歸到真空,真空才能夠取涅槃。所以外道沒有真正破無始無明,在道之外取涅槃,也就是在心之外取涅槃,偏離三界唯心,心外求法而不自覺,所以稱為外道。
大乘佛法是以眾生皆有佛性、三界唯心為修行的核心,我們用功要安住這個知見。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心就是法,法就是心。心在哪裡,現象就在哪裡。現象在哪裡,就是心的作用在哪裡。一切不離自己的心,看到、聽到、想到都是自己心生出、緣起出的因果。心一起作用就是緣起,就有因緣果報現前,一切是自己的因緣果報,不是別人的,不是心之外的。佛法修證是很微細的,一點點知見偏差就到不了真正的究竟涅槃。
向下文長,復再來日。
~ 毗盧 妙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