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了分段生死及變異生死 – 3

October 31, 2023

初地菩薩只有破生死牢關、破無始無明的初覺,必須再認真精進地修一切善法、不執著一切善法。《金剛經》講:「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」首先無我相是一個階段,再來無人相、無眾生相是另一個階段,最後達到無壽者相。無我相是破掉我執,無人相、無眾生相是把對心作用的執著也收回來。無人相、無眾生相到究竟了,達到無壽者相,就是不生不滅,超越時間,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。

三心了不可得的意思就是安住當下,超越時間、超越生死,就不生不滅了。此時就是破無始無明,但還只是初地菩薩小範圍的沒有生滅,必須修一切善,不執著一切善。為什麼?還有過去無量劫所造的業沒有銷融掉,跟人跟事的關係還不圓滿,就必須把它收進來、融掉。過去殺人,把殺人的因緣報掉、融進來,這個殺人的因緣不但報掉了,而且是變成自己的化身境界,變成到這裡度眾,這個因緣就轉了。這樣慢慢轉識成智,轉一點、消一點,轉一點、消一點…,慢慢成就自己的報身、覺性,從初地、二地、三地…,本具的覺越來越圓滿、越來越廣。覺不斷增長就是清淨的報身越來越莊嚴,能力越來越大。轉過來變成清淨的無始劫來的作用,就變成報化出去度眾、結緣的作用。把地獄、餓鬼、畜生…統統收回來,清淨的範圍就越來越廣。

證到八地菩薩,才能斷掉我執,此時的智慧果位相當於四果阿羅漢,了分段生死。證到八地菩薩,乃至於到十地菩薩,雖然無始無明破了,分段生死已經了了,但是覺有一個範圍,還有覺之外的,還有業力、業報。覺不到的地方就會變異,所以有變異生死,就必須不斷行菩薩道,把它收回來。從初地、二地、三地…,變異生死越來越少,因為覺越來越廣,報越來越莊嚴,化越來越廣。到究竟圓滿成佛了,就沒有一個念、一個作用在清淨本心之外,就是成就大圓滿覺。

從凡夫修行開始,到徹悟破無始無明、破牢關,再慢慢修證到成佛,就是這麼一條路。自覺覺他,直到覺行圓滿,就是行菩薩道當中來圓滿自己的覺性、圓滿自己的報身,也慢慢成就自己的化身境界。羅漢的化身範圍和數目跟菩薩不一樣,不同地菩薩的化身範圍和數量也不一樣。為什麼?覺的程度不一樣,收斂的程度不一樣。稱為變異生死,就是因為有變化在自己的覺性之外。當從初地菩薩變成二地菩薩,覺增長了,就能把原來覺不到的因果業報覺進來。

當然這講的是很高遠的境界,不是凡夫能真正理解,但是修行這一條路就是這麼走。以禪宗的立場,如何達到以不生滅性為因,然後圓成果地修證?用參話頭用功就是一個直接的方法。禪宗是以修證為核心,不是悟道、修道、證道,講其他的就沒有什麼意義,因為無法解脫、了生死,就不是佛祖要傳的修行核心。以前還沒有開悟的禪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趕快找到一個方法開悟,因為悟道才能修道,才能證道。證了道,還要傳道弘法。沒有悟道,就對自己本具的心性無法交代,也對師父無法交代。對禪宗而言,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。所以當師父的很急於鍛鍊弟子,要讓弟子趕快開悟,弟子要很認真破除習氣執著,趕快開悟。

開悟不是很難,也不是很容易。既然當下都是清淨本心起作用,只要迴光返照、契入、相應,當下就在。用參話頭來解釋:當迴光返照很深的時候,參到話頭了,真正沒有念頭,我執不動。如果只能保持這個狀態一下子,是不夠的,這樣還不是果。什麼意思?南傳修行如果我執完全斷掉,無念,就證四果。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面,就算有一小時無念,其他二十三小時都沒有達到,就只是算小小果,不是圓滿果。必須二十四小時都達到無念,都保持定境,這樣才是果成熟了。

當你參「念佛是誰?」或是參「誰是我本來面目?」一定要迴光返照。等悟了道要安住,也要迴光返照。迴光返照,性相一如。迴光返照就是心真空,呈現出當下一合相,本性的真空跟本性所起的現象作用融在一起,就是性相一如。性相一如就是沒有分別,本空跟本性起的作用融合在一起,「空」和「有」沒有分別。凡夫沒有開悟,也是要迴光返照,性相一如。一迴光返照,就有返聞聞自性的作用,就有往內破執的力量。再加上參話頭,就能破得更深。

向下文長,復再來日。

~ 毗盧 妙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