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不清淨就沒有智慧,就無法認識到主客是一體、不可分割,就有「我」及「我所見」,而此「我」對「我所見」的認識就是「識」。
簡言之,「識」是一種因能所、對立而產生的主觀分別、認識、判斷。你的認識跟我的認識不同,每個人的認識不同、立足點不同,這種不稱為智慧。智慧是在沒有分別中顯現真正的分別,就像鏡子不分別鏡中像,但是顯現的鏡中像是最真實的。
人的認識就像是在已經很清楚顯現的鏡中像裡再加上自己的看法,鏡中像已經是最清淨、最真實的面貌,人不能體會,又起念去分別、分割、認識所呈現的鏡像,就是所謂的「頭上安頭」。這樣的分別不是真實,而且因時、因地、因眾生類不同,而有不同的認識,這就是「識」的作用。
如果人悟道破掉執著,就像鏡子很真實地呈現出鏡中像,不再加以分別、認識和判斷,這樣的認識是最圓滿、最清楚,也就是「如是」,多一點不是、少一點不是,沒有一點扭曲,如禪宗祖師所說的「沒有委屈相」。
心這面鏡子已經呈現出如是相,一般眾生用識,頭上安頭地去認識、分別已呈現的如實相。惡念的頭上安頭是墮入三塗惡道,善念的頭上安頭就投生人道、天上。天人、人、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六道都是由於心外求法、頭上安頭而造出來的生命狀態,是以識為投生的基礎、為投生的動力。
用鏡子來比喻,凡夫眾生就像一片鏡子有灰塵,鏡子出現不同的攀緣相,因為眾生還在不斷流轉、識別,還在不斷地模糊起作用,就有不斷的現象。就像追逐自己的影子,影子變化後又有新的追逐,而沒完沒了。當成道證果時,念頭不見了、身體不見了,鏡上面的灰塵不見了,就剩下一面乾淨的鏡子。心清淨、有覺,這面鏡子能夠如實呈現相。知道相的能力一直都在,不隨著人的出生、死亡而存在或消失,就像不會因為有鏡中像而覺在,沒有鏡中像而覺離開,覺時刻都在。